玉米纹枯病  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 症状 纹枯病(俗称"花脚秆""烂秆瘟")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。四川省各地均有发生,以高温、高湿条件下和夏播玉米发病较严重。其寄主甚广,除危害玉米外,还可侵染水稻、小麦、大麦、高粱、棉花、大豆等多种作物。该病主要危害叶鞘,也可侵染叶片、苞叶和果穗,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。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,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。发病初期,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,后转为白色至淡 黄色,发病后期,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 块。当湿度较大时,病斑上常长出许多白霉(菌丝和担孢子);当温度较高或植株已老健不适合病菌扩大危害时,即产生菌核,多藏于叶鞘内。菌核初为白色,老熟时呈褐色。叶鞘受害后,叶片萎蔫,严重时整株枯死,果穗受害后,可使苞叶干枯,果穗腐烂。 
  流行规律 纹枯病菌,属担子菌类,丝核菌属。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的菌核和菌丝越冬,次年产生菌丝和担孢子,成为初次侵染原。菌丝、担孢子和孢子,借风力和气流传播,也可通过与病部接触而造成再次侵染、扩大危害。发病轻重,主要受菌源量、菌源致病力和田间温湿度的制约。菌源量大、致病力强,田间温度高、湿度大,发病较重,温度低于20℃,相对湿度小于75%时, 不利于菌丝生长,致病力弱,发病较轻。不同玉米品种,感染纹枯病的程度虽有一定差异,但目前尚未发现抗病品种。对此,尚待深入研究。 
  防治措施 
  ① 清除病株残体,深翻整地,减少初次侵染菌源。 
  ② 发病初期,及时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,切断蔓延"桥梁",防止扩大危害。 
  ③开沟排水,合理密植,降低田间湿度,减轻发病程度。 
  ④ 药剂防治,可于发病初期,用5%的井岗霉素1000~1500倍液,或25%的菌核净1000倍液,或50%的托布津、多菌灵、退菌特800~1000倍液,或65%的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于发病部位,可获较好效果。喷药前先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,效果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