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大斑病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      

       症状 主要发生在比较冷凉的深丘区和山区,可危害所有玉米类型。 病菌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。植株感病后,常使叶片干枯,重者全株枯死,产量失收,轻者生长不良,造成减产。株高70~100厘米时,先由基部叶片发病,渐及上部,严重时能遍及全株。发病初期,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斑点,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,形成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。斑中央淡褐色,边缘暗褐色。病斑宽可达1~2厘米,长15~20厘米。天气潮湿时,病斑上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(分生孢子)。发病严重时,病斑增多,连成大片,整株枯死。   
      流行规律 大斑病菌,属半知菌类,丛梗孢目,暗梗孢科,长蠕孢属,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株残体上越冬,成为次年侵染发病的主要来源。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,菌丝体迅速繁殖,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常借风力、气流和昆虫等传播而造成危害。其发病轻重,与品种抗病力、生育期中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水平有密切的关系。一般品种抗病力弱,生长期中雾露天气和雨日多,田间湿度大,地势低洼排水不良,密度过大,以及土壤肥力差,施肥不足等,均会造成严重发病。此外,在四川省条件下,还表现出播种愈晚发病愈重的趋势。   
      防治措施   
  ① 选用抗病品种,从根本上消除危害。   
  ② 清除病株残体,实行合理轮作,减少初次侵染源。   
  ③ 适时早播,合理密植,增施有机肥,提高栽培管理水平,增强抗病能力。 ④ 药剂防治。掌握发病初期,用50%的退菌特800倍液,或用65%的可湿性代森锌400~500倍液,或用50%的可湿性敌菌灵感500倍液,喷雾2~3次,可收到一定防治效果。